必须了解的4点性教育知识,聪明的父母都在做!
上面这个视频,来自有名的性启蒙绘本《小威向前冲》,简单又生动地向我们描述了生命的起源。
很多父母们一定会发现,3-5岁的孩子,对于性方面的话题尤其热衷。这是好事,是健康孩子正常发展必经的阶段,亦是孩子深入探索自己的一个新鲜历程。借由探索自己生命的来源、蕴藏在自己身体内的某种神秘能量,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,也进一步认识自己和他人、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。某种意义上说,这一阶段,对自己的身体、对性好奇心重的孩子,他们的心智发展其实也更自由、更充分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明白孩子与性的这一层重要关系。更多时候,父母们会谈“性”色变。父母的讳莫如深,反倒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,甚至因此作出不恰当的行为。
所以,下面的文章,我想结合一些父母们的问题,聊一聊孩子性教育中的关键点。
有育儿问题,留言就好。
请给孩子的生殖器命名
我见过不少妈妈,在给孩子读身体探索主题绘本的时候,会跟孩子说,这是你的手,这是你的脚……但却回避生殖器。也有的时候,当孩子用手对自己的生殖器进行探索时,父母会明令禁止。这样一来,孩子们就会觉得,这个东西是不能讲的。
被我们命名的东西,一方面意味着是被我们所看重的,因为“命名”更像是精神层面的占有和划定归属。另一方面,命名则意味着,我们把某一个对象从模糊、未知当中拯救出来,将之变成正大光明、理直气壮、真真切切的存在。
所以,当你开始给孩子做身体启蒙时,请清晰地为他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命名,给予他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同等的重视。
关于这一点,现实中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,父母们谈及男孩的生殖器更加自然,也更加频繁,对于女孩的生殖器却往往忽略不谈。于是,一些小女孩甚至会困惑:
为什么他有小鸡鸡而我没有?
此时,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,她不是没有小鸡鸡,只是和男孩子不一样。同时告诉女孩,她的生殖器的独特结构和能力。
日常生活中的性启蒙
孩子与同性父母一起如厕,尤其一起洗澡,是很好的性教育过程。在这些场合中,父母允许孩子在性上面表现出好奇,且给孩子权利去关注、探索性的问题,是非常智慧的做法。
妈妈在与自己的小女孩一起沐浴的过程,爸爸在与自己的小男孩一起沐浴的过程,告诉孩子不同性别身体的特点,展示给孩子看,成熟的身体是怎样的,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性别认同的过程。女孩向妈妈认同,男孩向爸爸认同,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化。
当然,如果是学龄前的孩子,与异性父母洗澡也是可以的。前提是,父母自己不害羞,不焦虑。比如,妈妈跟男孩一起洗澡,就可以让男孩看自己的身体,并且告诉他,他以后会找到一个女孩,她的阴部长得跟妈妈类似。
但若父母觉得别扭,那就不必。并且,孩子进入学龄期,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,父母最好不要再在孩子面前随意暴露自己的身体。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后,会逐渐有了性冲突和性意识。异性父母在这个时候若不懂得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,会引发孩子的乱伦焦虑,以及身体上的病态。
遇到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探索,淡定处之
曾有一位妈妈发愁地说:
我女儿3岁半,最近开始喜欢两腿夹紧使劲,然后"打挺"。开始并没注意,后从网络查询这是一种自慰,非常担心,又不知怎么引导。最让我觉得不好处理的是,孩子奶奶昨天看见孩子的举动,非常严肃地批评了她,大意就是说“这么大点不学好”,对于奶奶的话,孩子很愤怒,我该怎么办?
很多3、4岁孩子的父母会发现,孩子常出现玩弄或触摸自己性器官的行为。父母往往会有些惊慌,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。其实对自己的生殖器产生兴趣,甚至有“自慰”的举动,都是孩子在探索自己的身体,跟成人的“自慰”并不相同。它是孩子性发育的一个正常过程。如果就此批评指责孩子,很容易引发孩子的羞耻感以及对“性”的扭曲认识。最好的做法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带孩子多做户外运动。同时,平日里少给孩子穿太松或太紧的衣服,因为太紧容易有摩擦,太松孩子的手容易伸进去。一般在孩子6、7岁以后,这种行为就会慢慢消失。
父母尽到监护人应尽的责任即可
我见过一些比较大大咧咧的父母,会把自己的未成年孩子随意丢给邻居、亲戚看管。这一点我很不认同。父母一方面要教会孩子身体保护意识,一方面也要尽到该尽的责任。
我的一位朋友,做得很好。不过,她可能有些过于忧虑了。这类父母现在越来越多。他们了解了越来越多的育儿知识,但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焦虑。对这类父母,他们做得不是少了,而是多了。比如,一些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受伤,会限制孩子与同龄人交往,甚至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会化,这就属于过犹不及了。
再回到我这位朋友的故事。最近,她在为儿子割包皮一事发愁。不割,孩子总尿歪,还担心孩子以后的生殖器发育;割了,又担心给孩子带去性方面的创伤。
若父母不焦虑,这本是一个小事。割与不割,完全可以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思。之所以提起这个例子,我想表达的是,父母若尽到了自己的责任,其余的,就是要信任孩子,把孩子的生活交还给孩子。我们不可能像母鸡一样,把孩子永远覆在自己的羽翼下,不让他们受一点点的创伤。
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,创伤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“出生”就是一个创伤。与父母的每一次大大小小的分离也是创伤。一个孩子跑得太快,摔倒了,也会是一个创伤。摔倒了的孩子会想:
是不是有人故意伤害我?是我生病了吗?我有没有把身体的某一个东西摔掉?
这些都是孩子自己想象出来的一个个故事。而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不那么无助,因为故事是种对自己的情境的解释。孩子们就是通过构想故事去自助的。从这个角度说,孩子们就是借由这一个个小的创伤而成长的。没有创伤就没有成长。
关于这一点,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好玩的故事,也一起分享给大家:
一个小男孩,直到3岁才开始说话。把父母和家人都急的团团转。那3岁那天,孩子说的第一句是什么呢?他说:“把那个盐递给我。”妈妈很惊讶,喊道,“你原来会说话!那你为什么之前不说?”男孩回答:“原来都很好呀,我不用说话。”
罗静老师曾经也在静观育儿脱口秀中,谈及父母教养态度对孩子性别认同的影响,一起分享给大家:
在本文下方的评论区,写出你的评论,每天都能拿到精美礼物哦~~
活动详情点这里:评论文章有奖丨每天都能拿到免费绘本
本周奖品:《存起来的吻》
周二获奖的是:星辰123
恭喜!客服已经后台联系您了,请留下您的快递信息,来领奖吧!